清华大学通报学生在外校与他人发生冲突等违纪情况

发布时间:2024-12-05 16:30:07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一一91pio.com一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如今,“打卡”不再是上班族的专利。在很多小学乃至幼儿园中,“打卡”任务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写字打卡、阅读打卡……孩子们需要“打卡”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0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77.8%的受访家长觉得“打卡”任务多,对于一些不好完成的“打卡”任务,超九成家长“应付”过。61.2%的受访家长感觉目前孩子的打卡任务已成负担。 受访孩子家长中,学前幼儿家长占27.5%,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家长占56.0%,高中及大学阶段孩子家长占8.3%,其他家长占8.2%。 孩子日常学习中,77.8%受访家长觉得“打卡”任务多 阅读、作业、背诵……山西平遥的五年级学生家长肖露表示,每天她都要跟孩子一起完成这些打卡。“学习之外我还给孩子报了一个芭蕾舞班,每周上课回来也要打卡:在家练习拍视频,上传到小程序。如果没有打卡,每天都会收到一条提示消息。” 调查显示,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77.8%的受访家长觉得“打卡”任务多,17.4%的家长觉得一般,仅4.8%的家长觉得不多。孩子哪方面的“打卡”任务较多?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学习(63.7%)、运动(48.6%)、家务(40.3%)、学习教育类视频课程(39.4%),此外还有:才艺(38.2%)、参加社会活动(37.3%)、整理书包(27.5%)、其他(1.8%)等。 北京三年级学生家长彭岚感觉目前学校的打卡任务量还算合适。“我支持学科类的打卡任务,这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很多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但一些非学科类的打卡项目,我感觉意义不大”。 超九成家长“应付”过不好完成的“打卡”任务 肖露感觉,如果孩子打卡任务过多,会占用不少时间和精力,家长和孩子就会不可避免地在个别项目、环节上应付,打卡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中,70.9%的受访家长表示,家长代劳“打卡”任务的情况多。 “每学年开学的时候,学校都会要求孩子看一个安全知识的学习视频。为了确保每个同学都看,老师会要求家长拍一个孩子看视频的照片发到班级群。“肖露说,因为要传到群里,众人可见,所以对家长来说会有点负担,不自觉地追求拍摄效果。“拍照前我会把家里收拾一下,甚至还会给孩子稍微打扮一下,再坐端正拍个照片发群里,但整个过程中孩子可能只看了不到十分钟。”肖露建议,这类视频可以由学校在教室里统一组织观看,看完再让同学讨论一下,学习效果也许会更好。 调查显示,对于不好完成的“打卡”任务,41.5%的受访家长时常会“应付”,52.1%的家长表示偶尔会这样,6.4%的家长从不会。 在深圳一所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刘杰给班上的孩子安排了亲子阅读的日常打卡活动。“一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尚弱,情感需求较大,需要家长引导并与之互动,因此,家长参与是很有必要的。最开始,我发现个别家长的确存在摆拍了事的情况,比如有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评上阅读之星,每天随便拍几页书上传,凑积分。还有一位家长,以为不打卡老师会批评,也是临睡前拍照了事,并没有真正让孩子阅读”。 发现阅读打卡流于形式后,刘杰立即在家长群发了有关阅读打卡的说明。“首先跟大家说不用拍视频,按自己方便的形式打卡,拍照也行。其次告诉家长,打卡只是一种提醒的方式,阅读习惯的建立才是根本,如果习惯本身已养成,觉得不需要打卡来提醒,跟老师说明即可,也欢迎家长分享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秘诀。最后强调,大多数孩子的阅读习惯还不够好,需要打卡来提醒,所以需要参与这项班级活动,以帮助孩子共同养成阅读习惯。” 教育“打卡”已成家长负担? 在肖露看来,打卡有很多弊端,“感觉打卡之后老师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是否完成任务上,却忽视了对完成质量的考量。”肖露担心,这样下去,老师会不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情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越来越多的教育“打卡”,69.5%的受访家长表示,部分打卡任务孩子无法完成,变成了家长的“作业”;61.2%的家长指出打卡任务过多过泛,已经成为负担;46.1%的家长认为流于形式,毫无实际作用,完全没必要;30.3%的家长觉得能起到督促作用,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23.1%的家长指出“打卡”结果公开可见,容易造成“内卷”。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老师和家长沟通越来越容易,但这也增强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介入和监控。”彭岚说,如果事事打卡,家长和孩子的自由空间就会被过度挤压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教育打卡设计的初衷,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当中。但目前只是简单的运用,缺乏人性化的考量,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做在管理上也许相对比较便利,但对被管理者而言,属于过度让渡自己的权利。 “‘打卡’可能会导致本来应该由学校和老师承担的责任,由家长承担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立国说,家长在子女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虽然在一定情况下也是一种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形式,但教师不能将这种压力无限地转移给家长。 储朝晖说,对教师来说,教育打卡也并不一定能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更为简单,可能还会给老师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所以,老师或许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跟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刘杰认为打卡的确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习惯的建立需要时间,有一种观点认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能重复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这或许也是老师会布置一些打卡作业的初衷。但她也承认,现实中,由于家长和老师都过于繁忙,导致部分家长无暇引导孩子真正高质量地完成打卡任务,老师也因为无法监管到位,只能以打卡积分的方式进行激励,导致最终打卡无法实现最初的美好愿望。 刘杰希望家长不要为了打卡而打卡。比如阅读打卡,本意是为了鼓励孩子多阅读,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如果家长能理解这一点,打卡就会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难坚持了。在刘杰看来,孩子还小,他们对于某件事的认知往往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如果家长只是把每天的亲子阅读它当作一个打卡任务,那孩子也会觉得是在完成任务,如果家长很享受每天的亲子阅读时光,那孩子也能慢慢感受到阅读的美好。 彭岚说,除了一些特别必要的打卡,大部分打卡都不是很有必要。在她看来,与其将精力花在不必要的打卡上,还不如多编一些有趣的书籍给孩子看,或者提供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的信息,让孩子们假期去看看,比一味“打卡”要好。 受访家长中,一线城市的占34.3%,二线城市的占42.4%,三四线城市的占20.3%,乡镇的占2.1%,农村的占0.9%。 (黄子涵对此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肖露、彭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