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楼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24 11:05:04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一一91pio.com一一]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3日电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21日宣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威胁将“收回”巴拿马运河。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巴拿马运河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美国为修建巴拿马运河“付出巨大的生命和财富代价”,运河后来被“愚蠢”地交给巴拿马管理,但这不是“让巴拿马去向美国、美国海军和与美国做生意的公司收取高昂的通行费”。特朗普宣称,美国海军和商业被不公平对待,巴拿马收取的费用是“荒谬”的,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对巴拿马的极大慷慨”,这种对美国的“敲诈”应立即停止,否则“我们将要求巴拿马运河完全归还给美国”,“巴拿马官员,请遵照指示!” 巴拿马总统穆利诺22日发表声明强调,巴拿马运河及其毗邻区域永远属于巴拿马,巴拿马的主权和独立不容谈判。他表示,数代巴拿马人为了争取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运河在巴拿马人自主管理下已成为国家不可剥夺的重要财产,不受任何外国势力控制。巴拿马国际关系学者胡里奥・姚对特朗普的言论感到震惊,称其“傲慢、自负且充满威胁”,是美国“大棒政策”的最新例证。他强调,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绝不能再回到美国手中。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让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巴拿马运河,投向那段让巴拿马人永世难忘的悲惨历史。 8月28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附近,一艘货轮在巴拿马运河上航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为了这条运河,“创造”了一个国家 2019年,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巴拿马运河》上映,但这部介绍这条运河“前世今生”的影片,对美国煽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后霸占掌控巴拿马运河近百年之久的历史只字不提。 美国想极力抹去的,对巴拿马人民来说却是永世难忘的。 巴拿马历史学家玛丽萨・拉索在《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一书中写道:“巴拿马运河象征着美国对拉丁美洲各国的冒犯。为了建设这条运河,为了确保达成一项旨在维护美国利益的运河条约,美国支持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取得独立,肢解了一个姐妹共和国。”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峡最狭窄处,面积7.55万平方公里。该国中部的巴拿马运河是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运咽喉”。通航110年来,这条“黄金水道”在为世界贸易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承载了巴拿马的屈辱血泪,记录了巴拿马人不畏强权的抗争,见证着这个国家历经苦难后的新生。 扼南、北美洲咽喉,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西方列强必争之地。 16世纪初,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殖民者将从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通过太平洋运到这里,再由奴隶和骡马经巴拿马地峡运往大西洋沿岸,装船送往欧洲。为了更加高效地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西班牙人曾考虑在此开凿运河,但由于施工能力有限而放弃。 1821年,巴拿马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依然没有逃脱列强的觊觎。1823年,美国提出旨在独霸美洲大陆的“门罗主义”,通过武力干涉吞并拉美国家领土,其中包括原属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此后,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由此拉开“淘金热”序幕。由于横穿北美大陆的陆路旅途漫长而危险,大量来自美国东部的淘金者从海上南下,穿过巴拿马地峡,再乘船北上前往加利福尼亚。在此过程中,美国开始对在这一地峡修建运河产生兴趣。 19世纪末,美西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实际上控制了加勒比海,进而从战略层面更加迫切地想要建造和控制这条地峡运河。1903年1月,美国与哥伦比亚签订《海-埃兰条约》,规定哥伦比亚将地峡中一条6英里(约合9.7公里)宽的地带交给美国,用以修建运河,期限为100年。同年8月,哥伦比亚议会以有损国家主权为由拒绝批准该条约。 这是8月23日在巴拿马城巴拿马运河博物馆拍摄的一张建设巴拿马运河时的老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恼羞成怒的美国决定加大对巴拿马分离主义者的支持,让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裂出去,成为一个便于美国操控的国家。1903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私下里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如果巴拿马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现在就宣布独立,我会非常高兴。” 1903年11月3日,美军在巴拿马登陆,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宣布独立后仅15天,巴拿马就在美国逼迫下签订不平等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根据该条约,美国以一次性支付1000万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条约还规定,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同时有权干预巴拿马内政。 西奥多・罗斯福对此非常满意,称这是他“迄今在外交事务中采取的最重要行动”,“是我成就了巴拿马”。 不属于巴拿马人的巴拿马领土 1904年,巴拿马运河动工开凿。经过10年建设,这条全长81.3公里的运河正式通航,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运河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缩短了至少14800公里,成为美国对外贸易、运输军事人员和物资的重要通道。 这条运河把巴拿马拦腰截成两半:从运河中线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的地带为美国占领的运河区,总面积达1432平方公里。运河区内由美国政府任命总督,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驻扎美国军队,是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为便于管控,美国在运河动工之初就开始强制运河区内的原住民外迁。据统计,1913年至1916年间,运河区内许多城镇被拆除,约4万原住民被迫离开家园。巴拿马历史学家拉索写道:“对于20世纪初的巴拿马来说,运河区人口外迁是最具创伤性的事件之一。” 在今天的美国国家档案馆中,保存着一封1914年来自巴拿马的匿名信,这封落款为“众多受害者”的信件记录了运河区原住民遭受的苦难。他们悲愤地控诉美国人对待他们比对待“凶残的罪犯”还要恶劣,强行夺走他们的田地和房屋,让他们失去栖身之所。 美国称外迁运河区居民是为了彰显“主权”,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认为巴拿马人是“劣等人”,需要来自美国的“上等人”管理他们。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莫顿・卡拉汉在1908年出版的《美国扩张政策概论》中就否认当地人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他宣称,对于像巴拿马这样“欠文明国家”的居民来说,接受白人殖民和强国保护是“历史的选择”,而美国和其他“肩负文明发展责任”的国家应当对这些落后国家进行治理。 8月28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附近,船只在巴拿马运河上航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距离巴拿马城约30分钟车程的甘博阿镇,正是当年运河区内标准的美式小镇。这里早已荒废,但保留下来的教堂、高尔夫球场以及一栋栋别墅还是展露出曾经的繁华。 不过,这样的生活只属于美国白人。据记载,当年小镇的居住区按照居民国籍和种族严格划分,来自加勒比国家的非美国籍黑人、美国籍非白人与美国籍白人分别住在不同区域,生活待遇完全不同。巴拿马国际关系学者胡里奥・姚对新华社记者说:“运河区是百分之百的美国殖民地,存在非常严酷的种族和社会分层,存在野蛮的歧视。运河区内,少数白人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是种族主义者,仇视、歧视他人。” 对于运河区以外的巴拿马人来说,这片充斥着“美式优越感”的地方更是遥不可及。拉索在书中这样讲述:“对于一个生活在巴拿马的孩子来说,运河区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除非有运河区居民的邀请,否则那里众多的游泳池、网球场、电影院、餐馆都不对巴拿马人开放。” 美国人在巴拿马不只是为了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将这里变为其控制“拉美后院”的前沿基地。1911年,美国以“保卫运河”为名在运河区修建军事设施。1915年,美国在运河区设立司令部,1941年改为加勒比防务司令部,后扩建为南方司令部,下辖14个军事基地,驻有上万名美军士兵。 在美国策动和干预下,从1903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巴拿马政局动荡,总统更换频繁。美国还多次利用在运河区的军事力量,对巴拿马及其他拉美国家进行直接武装干涉和侵略,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动荡。 “美国修建巴拿马运河不只是为便捷美国东西海岸间的交通,更重要的是为了控制中美洲以及整个拉美地区。”胡里奥・姚说,“这是美国自19世纪以来所痴迷的追求。” “美国否决了巴拿马,但全世界否决了美国” “不做美国殖民地,运河是我们的,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属于任何别的国家。这就是英勇的巴拿马人民的心声。”20世纪中后期,巴拿马流行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那时的巴拿马虽然名义上是主权国家,但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都被美国牢牢控制。在美国霸权压迫下,巴拿马人民借这首歌唱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 20世纪上半叶,巴拿马曾多次同美国就修改不平等的运河条约进行谈判。1956年,埃及从英国和法国手中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实现了运河国有化,这极大鼓舞了巴拿马人民。此后几年,巴拿马多次爆发反美抗议活动。 1964年1月9日,专属美国白人侨民的巴尔博亚高中连续两天升旗时只悬挂美国国旗,这违背了运河区内公共场所升旗时须同时升两国国旗的规定。为表达抗议,上百名巴拿马学生护送着巴拿马国旗,在运河区军警注视下进入这所高中,要求在巴拿马的土地上升起巴拿马国旗。 78岁的费德里科・阿尔瓦拉多是当年“护旗运动”队伍中的一员。“进入校园后,我们发现那里只有一根悬挂美国国旗的旗杆,甚至都没有另一根旗杆能让我们升起巴拿马国旗。运河区的美国人用脏话攻击我们,我们试图唱巴拿马国歌回击。在斗争过程中,美国人猛然撕裂了我们的国旗。”随着冲突升级,运河区附近聚满了愤怒的巴拿马人,美军突然向这些民众开枪,最终导致2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美国的暴行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也让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的决心愈发坚定。巴拿马政府同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向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提出控告。1972年年底,时任巴拿马外交部长胡安・安东尼奥・塔克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建议联合国安理会在巴拿马举行会议,希望借此让全世界看到巴拿马在运河区作出的不懈斗争。最终,联合国顶住美国的压力,于1973年3月在巴拿马城召开安理会会议。 这是安理会首次在拉美地区举行会议。时任巴拿马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在会上致辞说:“很难理解,一个标榜自己不是殖民主义者的国家为什么坚持在我们祖国的心腹之中保持一块殖民地……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决不是一个联合州、殖民地或保护国,我们也决不会为美国国旗再添上一颗星……”会上,十余个拉美国家代表支持巴拿马在运河区问题上的正当要求,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的立场。 此次会议就巴拿马运河问题的一份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该草案主张废除1903年关于地峡运河的条约及其修正条款,支持达成一项公平公正的新条约,尊重巴拿马对其全部领土的有效主权。13个安理会成员国投票赞成,英国弃权,但由于美国行使否决权,决议草案没有通过。 “美国否决了巴拿马,但全世界否决了美国。”塔克的话掷地有声。如今,曾在托里霍斯执政时期担任巴拿马劳工部长的罗兰多・穆尔加什回忆起那段历史,仍能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决心与力量。他对新华社记者说,巴拿马政府在运河问题上的坚定态度令他十分钦佩,“这为巴拿马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支持”。 胡里奥・姚在1972年至1977年间曾担任托里霍斯和塔克的外交政策顾问。他告诉记者:“这是世界第一次了解巴拿马同美国间的问题。重要的不是美国的否决,而是全世界都了解了巴拿马的事业和奋斗目标。托里霍斯和塔克的声音传递给了全世界。” 在巴拿马人民不屈的抗争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美国于1974年与巴拿马达成关于运河问题的8项原则,宣布围绕新条约展开谈判。美国承诺,一旦新条约签署,1903年的运河条约即予废除。但在此后数年间,美国不断向巴拿马施压,要求巴拿马方给予美方对运河和运河区的永久保护权和防务权,均遭到拒绝。 最终,经过多轮谈判,托里霍斯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于1977年签署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新条约于1979年正式生效,规定自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将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美军届时将全部撤出。 “美国不愿看到独立、自主的巴拿马人民” 虽然签署了新条约,美国却不愿就此放弃对运河的掌控。1978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在批准该条约时加入一项补充条款,规定美国在2000年后有权在巴拿马运河区驻扎军队,并可以为“保卫运河中立”而使用军事力量。这遭到巴拿马人民强烈反对。 20世纪80年代初,巴拿马国防军司令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成为这个国家的掌权者。他在运河问题上态度强硬,要求美方执行新条约的各项规定,恢复巴拿马在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因此惹恼了美国。在多次尝试煽动巴反对派推翻诺列加政府未果后,美国干脆直接动手,于1989年12月20日派兵入侵巴拿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赤裸裸的侵略行动代号为“正义事业”。 那一天,成为特里妮达・阿约拉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就是那场灾难,让她和身为军用直升机飞行员的丈夫阴阳两隔。 “那天晚上,我看到远处一片火光,立刻给正在机场工作的丈夫打电话。他让我和女儿待在家里,不要出门。第二天一早,他的电话就再也无法接通了。”68岁的阿约拉陷入痛苦的回忆,“到了机场,我大喊:‘我的丈夫在哪里?’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闻声而来,同伴拉着我赶紧回家。后来才知道,很多巴拿马人被打死了……” 这场大规模军事行动持续了十余天,数万名美军士兵入侵巴拿马,诺列加政府被推翻,诺列加本人也被抓捕。 1989年,美国武装干涉巴拿马。这张资料照片显示,美军士兵在巴拿马城街头搜查行人。新华社记者胡泰然摄 诺列加说,那场入侵“全是因为美国拒绝接受即将丧失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事实”,“美国不愿意看到独立、自主的巴拿马人民”。 曾在美联社等多家新闻机构任职的彼得・艾斯纳将美军入侵巴拿马称为“强权国家滥用权力的无耻行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珀金斯在《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中也指出,巴拿马并未犯下任何罪行,只是坚持巴美双方应遵守新运河条约,结果却遭到惨无人道的武力攻击。 作为那场战争的受害者,阿约拉提起35年前的那个至暗时刻,再次失声痛哭。“美国入侵对普通巴拿马家庭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那时,我们的女儿刚满3岁。这种痛苦伴随我的一生。” 在巴拿马城的一个公园中,静静矗立着托里霍斯将军的半身像。不远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屋,门牌上写着:为了真相、记忆和正义。这里是巴拿马政府2016年成立的“1989年12月20日委员会”所在地,该委员会负责调查美国入侵巴拿马的真相和处理死难者相关事务。 “这个日期属于全巴拿马人民。”委员会主席罗兰多・穆尔加什说,“这次入侵破坏了我们的民族尊严。美国人打着民主的幌子入侵了我们的国家。” 委员会2024年9月更新了一份有441名死难者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上,年龄最小的仅1个月大,最年长的84岁。2022年,巴拿马政府宣布,将每年12月20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全国降半旗,所有酒吧、超市、歌厅等严禁销售酒水。与此同时,美国侵略巴拿马的历史也被写入巴拿马学校教科书。 58岁的塞瓦斯蒂安・贝尔加拉在那场战争中失去了父亲。他十分赞同把美国入侵的历史写入课本:“当人们开始遗忘时,灾难就会再次发生。让学生们了解这段历史,就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记,让他们认识到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 做运河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观景台上。随着闸内水位渐渐降至海平面高度,一艘巨型集装箱货轮在两侧轨道牵引机拉动下缓缓通过船闸,驶向浩瀚的太平洋。 8月28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附近,一艘货轮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准备驶入太平洋。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时间回溯到1999年12月14日,美国向巴拿马移交运河的仪式在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运河是你们的了。”作为美国政府代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对时任巴拿马总统米蕾娅・莫斯科索说。 12月31日,一面巴拿马国旗在运河管理局楼前冉冉升起,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对运河的主权。莫斯科索在升旗仪式上表示,巴拿马几代人为之不懈斗争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巴拿马运河已是我们自己的了。” 豪尔赫・基哈诺1975年起就在巴拿马运河工作,在2012年至2019年间曾担任运河管理局局长。当年美方移交运河主权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前一天下午美国国旗降下,次日巴拿马国旗升起,此后美国国旗再也没有升起过。” 自此,这条两洋通道真正成为了“巴拿马人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政府在运河区内设立了警察局和法院,实施巴拿马法律,逐步收回此前由美国掌握的向过往船只提供商业服务的权益,并为运河区的铁路和港口提供后勤保障。 目前,全世界约5%的贸易货运要经过这条运河。依靠运河优势,巴拿马成为区域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在运河大西洋侧附近建造的科隆自贸区是西半球最大的自贸区;巴拿马托库门国际机场是连接南美洲、中美洲和北美洲的重要航空中转站;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主要金融机构都在巴拿马设立了分行,位于巴拿马城的国际银行中心是拉美主要的金融中心。 今年是“护旗运动”60周年。在巴尔博亚高中旧址,纪念这段抗争的“永恒之火”熊熊燃烧。巴拿马运河博物馆中,不少访客在那面曾被美国人撕裂的巴拿马国旗前驻足,国旗背后的墙上写着:“升起国旗的人,收获主权。” 1月9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士兵们守卫纪念“护旗运动”的“永恒之火”纪念碑。新华社记者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