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一一91pio.com一一]正值冬季的塞尔维亚,北风凛冽,山寒水冷。然而,在这片大地220米深处的山体中,却呈现出一片“温暖”的场景。 记者近日从中国交建获悉,2024年12月24日,由中国交建承建、中国路桥总承包实施、中交二公局参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普瑞利纳―波热加段穆尼诺波勒多隧道实现双洞贯通。当负责作业的工作人员握手相拥时,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奋战一线的人员不禁红了眼眶。 据了解,作为塞尔维亚第二长的座高速公路隧道,同时开工的第一长拉兹隧道早在20多个月前就已实现双洞贯通,而穆尼诺波勒多隧道时至今日才得以实现。 为了这一刻,项目一线人员奋战4年。穆尼诺波勒多隧道位于塞尔维亚南部山区,隧道左洞长2755米,右洞长2740米,全隧均为页岩地质,岩体破碎不堪,走向变幻莫测,与其说是“岩体”,不如称之“流砂”更加贴切,该类地质导致该隧道成为了PP段的“卡脖子”工程。 事实上,穆尼诺波勒多隧道是碳质页岩,这种地层围岩构造复杂,常伴有涌水、滑塌现象,形似流砂。对此,项目总工梁庆特地为该类地质引起的灾害起了一个新颖的专业名词――“溜塌”。 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的是黑色页岩碎屑,任意捡起一块岩石均可轻易掰开,用手触摸油光水滑,爬上岩堆犹如在沙丘上行走,寸步难行,机械碾压后则如煤灰般粉碎。项目团队刚进场时,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地质资料,该隧道II/III级无拱架支护的围岩占据隧道暗洞部分的72.2%,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推算隧道将在17个月内完成贯通。 然而,随着施工的逐步开展,冒顶、塌方、涌水、大变形等各类地质灾害纷至沓来。此后的4年多时间里,施工人员与该类流砂地质展开“阻击战”:溜塌,封堵,注浆,再前进。由于工艺的限制,作业空间狭小,项目大型设备很难大展身手,有时候工人只能猫着腰,一点点把“流砂”往外掏。 自拉兹隧道贯通,穆尼诺波勒多隧道什么时间得以贯通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2020年,穆尼诺波勒多隧道进洞初期,项目多次邀请塞尔维亚知名高校教授、隧道专家到现场查看,探讨该类围岩的施工方法,但始终无法提出有效的手段解决现场遇到的难题,最终无功而返。 破解难题,仍要依靠自身努力。为了攻克隧道沉降、溜塌的地质难题,项目团队连线国内专家进行咨询,疫情后多次邀请隧道专家现场查看指导,尝试从国内引进诸多工艺到塞尔维亚,并通过与国内、属地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经摸索,他们终于探索出了一套攻克T3隧道“流砂”地质的成熟施工方法,即“先进行水泥、化学超前灌注加固,再按照超短三台阶留核心土法稳步掘进,最后应用H型钢拱架强支护、快封闭”。 自2023年按照这套施工方法以来,穆尼诺波勒多再未出现过大变形和大范围溜塌的现象,确保了掌子面的稳步、安全、高效掘进。通过攻坚隧道,施工方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多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也为后续该地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年来,一大批中塞两国建设者共同扎根项目建设一线,不辞辛劳,远离家乡,以工地为家,只为实现塞国连接亚得里亚海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早日贯通。项目进场以来,雇佣了20多名属地工程师,他们分散穿插在各个管理岗位,与中方员工通力协作,充分发挥着属地沟通桥梁的作用,让中方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欧洲片区当地市场。 “最艰难的隧道终于贯通了!”隧道责任工程师尼古拉兴奋地说。自2019年入职中国交建以来,面对穆尼诺波勒多隧道施工的重重困难,他始终与项目团队站在一起,不离不弃,努力做好协调沟通,他坚信,这是一个难得的经验积累的机会。隧道贯通时,他说,自己身上的压力终于卸了下来。 隧道单洞贯通时,中交塞尔维亚分公司邀请了塞尔维亚总理米洛斯・武切维奇、交通部长戈兰・韦西奇、查查克市长米伦・托多洛维奇等政要到项目施工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他们对中方企业和建设者们为塞尔维亚基建民生工程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这项工程为中塞“钢铁友谊”再添了一份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