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赚钱的玩具公司-乐高

发布时间:2024-12-08 06:45:29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高清::[一一91pio.com一一]在大学里获得一次“角色转变”的机会,当一天外卖员在街头巷尾疾驰送餐,做一天快递员在包裹堆中穿梭分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群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挑战的职场“初体验”。这是该校连续两年举办的大学生暑期回乡社会调查活动,今年的主题聚焦于“新质生产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口述史”,大学生们怀揣着探索社会、认知职业的热情回到家乡,深入大街小巷、穿梭于城镇乡村。 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的研究生孔文婷也将目光投向了新就业群体。在今年上海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中,孔文婷以小城镇新娘跟妆师为调查对象,亲身参与她们的工作流程,了解职业群体发展路径和面临的困境。 在该校社会学系副主任吴真看来,这次活动对于学生们的就业、择业观有深远的影响。比如,学生在学校里通常多会关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问题,一旦踏入陌生的田野、与陌生人交谈,就会了解到现实社会和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发现多种多样的社会问题。 “这种体验活动会让学生们意识到,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新就业群体的劳动者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麟认为,新兴职业和就业形态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路径,也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同学们的就业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大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则承担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面对新环境,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培养他们适应新就业市场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吴麟说。 聚焦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新型社群等领域,探寻社会发展变化背后的机制和深层次原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本科生乔琳在老家县城的老城区长大,来到北京读书,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县城文学”。 “在互联网上‘县城’是破败、老旧的,那真实的县城生活是怎样的?”乔琳将这次调研的对象选定为河北省沙河市的网络主播。半个月的时间里,她观察走访了沙河市的多位网络主播,尽管面对提问,大部分人是选择回避或婉拒的,但她依然有了不小的收获。比如,白天的流量是属于大主播的,县城里的小主播只能在晚上获得一些“生存的空间”;由于生活环境限制,大部分主播不愿意向周围人过多表露自己的职业和生活。 吴麟觉得,开展这次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具体深入地了解当前中国的真实社会情境,进而思考如何投身社会建设。比如,对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状况、劳动者群体的境况、媒体如何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等议题建立一定认知。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心性也能得到磨砺,通过理解当下,个体“悬浮”于社会的“症状”有所缓解,共情能力也得以增强。 在参加“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之前,孔文婷从未接触过新娘跟妆师这一群体。但她通过观察发现,对于婚礼这一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场域,小城里的化妆师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这一职业从业者多为年轻女性,她们在工作中需要考虑如何在婚礼习俗之间稳控情绪,营造温馨氛围;如何以专业素养传递美学理念,如何巧妙经营主顾关系,精准拿捏亲疏尺度等。 今年是“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连续开展的第四年,这一计划在培养人才的初心上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理念不谋而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乃琴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早在1999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上海大学建立了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因此,学校一直传承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鼓励青年学生走进田野,分析社会、了解民情、关注民生。截至今年,该项目共资助225项全国高校学生项目,共计为200余名有志钻研学术的青年学生提供支持。 在亲身走访和体验了10多位小镇跟妆师的工作后,孔文婷深刻体会到每个职业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她说:“这些女孩在为别人打造美丽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用双手创造着美。” “立足实践,感知社会”这一点让张乃琴深受触动,她说:“在大学开展田野调查,能让一大批青年学生奔赴祖国大地,聚焦城乡社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新型社群等领域,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探寻背后的机制和深层次原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情、认识社会、理解社会。” 慢慢地,乔琳开始理解曾经不屑于关注的“土味”“玩梗”视频,她突然意识到,这才是真实地生活在小城镇里的人,如果不是网络的发展,也许这几位网络主播可能还是工地上的普通技术员,或许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 “网络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但我希望自己能用双眼去看,双耳去倾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而不是活在他人为我构建的世界中。”乔琳说。 体察真实生活、记录真实事件、思考真实问题 “这次活动就像是一个有效的‘中介’,能够将同学们课堂所学的知识具象化,更鲜活、更贴近,更能感同身受。”在进行调查之前,吴麟曾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讨论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等新闻报道,也分析过“情感劳动”“数字劳动”等理论研究。 在一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权益状况调查报告》中,大家发现,在劳动权益状况方面,新就业群体的劳动关系复杂多样、劳动强度较大、劳动风险较高、依法维权难度较大、社会保险权益实现程度较低。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本科生李雨珊踏上了返乡调查的旅程。李雨珊从小在四川省乐山市长大,待过农村,去过城市,也有过赶集买菜的经历,在她儿时的记忆里,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现在,吃饭可以点外卖、买东西靠快递,身边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身着各色工作服的外卖员、快递员。 李雨珊决定从一位普通快递员的成长变化视角,进行观察采访,根据调查,她提交了一篇名为《普通快递员的10年》的调查报告。回顾那段经历,她感慨道:“没有想过自己能够以双眼观察,以交谈了解,以文字叙述,以微小观察宏大的世界。”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的研究生李婉玉此次调研的主题是《身份困境下的女性:新手妈妈与年轻月嫂的多重关系及互动机制》。李婉玉告诉记者,选择这个群体的原因是她发现,年轻人从事保姆工作的话题引发热议,以及社交媒体对年轻月嫂的高关注度、新手妈妈需求趋向年轻化。 尽管在招募调查对象时困难重重,但李婉玉也通过6位年轻月嫂的故事,收获了诸多关键发现。比如,年轻人对职业更加多元包容,受雇年轻月嫂不乏高学历者,她们凭专业培训与科学素养,重塑职业价值,打破学历桎梏,赢得了认可。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小镇,无论是在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通过走近一个个具体的访谈对象,从他们的生命故事中得到具体感知,进而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权益保障挑战。”今年9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共收到了来自不同院系、专业的同学们提交的59份调查报告。让吴麟格外欣喜的是,每一位同学都在努力运用各自专业所学尝试探讨“解决问题”。 比如,有的年轻人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有人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发表文章等方式,引起社会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注和重视;还有人开始参与公益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进入田野、走进寻常百姓家,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体察真实生活、记录真实事件、思考真实问题的方式。如果能够通过田野调查,增加一份对大众的关怀、提升一份对社会的认知、拓展一份对现实的感悟,那么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塑造就是有冲击力的。”吴真说。 “增强学生对大众的关怀、对社会的认知、对现实的感悟”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这次的职场“初体验”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需要走出校园,与不同的人群交流互动,收集数据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需要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周絮琪记得,第一次面向保安的访谈,由于问卷脱离实际,她遭到了拒绝。这让她意识到,受访者与预设答案有一些“温差”,不管是交往方式、访谈内容,还是问题设计,都要以更接地气、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最近这些年,吴麟一直在探究传播与劳动的问题。她认为,对于调查者而言,除了要遵守社会调查的基本注意事项之外,还要保持研究的精神、恳切的态度和平视的视角。这意味着大学生们应当以一种开放和尊重的心态去接触和理解被调查者的生活与工作,而不是居高临下或带有偏见。为此,她反复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宇强看来,每一个新就业群体都需要“被看见”。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的工作和贡献要被社会所认可,更是指他们的声音和需求要被听到和重视。大学生能够进行新就业群体的“职场体验”,既代表着青年对这些群体的支持和尊重,也意味着社会对其劳动尊严的认可、权益保障的关切,及职业发展路径的关注。 “这种体验有助于打破社会对某些职业的刻板印象,促进对新就业形态的理解和接纳,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窗口。”郭宇强说。 上海大学“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资助计划”则要求参与的学生设计和组织实施一场完整的田野调查,从选题到问卷设计、访谈提纲拟定,再到具体组织实施,数据统计、访谈整理、报告撰写。张乃琴觉得,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想法梳理成具体的社会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这正是大学思政教育中所强调的开放视野和包容心态。 “这种倾听和记录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大众的关怀、对社会的认知、对现实的感悟。”吴麟说,如何从普通人的故事中记录历史,理解个体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